“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呸,不对,来者何人,寻本官有何事?”
曹操和夏侯惇鲁智深三人走出大营,正好撞见营外一群老百姓围在一起。
这些老百姓见到曹操身上象征中郎将身份的战甲,立即蜂蛹而来。
“见过大人。敢问大人可是中郎将曹操?”一位似乎是领头的老人对曹操行了一个礼,曹操连忙伸手去拦。
“在下便是曹操,不知老者有何贵干?”面对老人,曹操不敢大意,恭敬的说道。
听到曹操承认,老者脸上露出了几分喜色。
“老夫乃是东溪村村正,今日前来,特请大人踢我东溪村村民主持公道!”老者请求道,神色间带着一丝难掩的愤愤之色。
“若是真有颠倒黑白,违背大汉律法之事,在下义不容辞。”曹操正色道,他不可能只听这人的一面之词,也要先了解情况,若真的像村正说的一样,东溪村的确遭遇了不公平之事,那么他才会出手相助。
但同样,若是村正所说是骗他的,那么他也不介意让这个老村正知道一下自己的实力。
杀人是不可能但是,一番惩戒却是少不了的。
老村正哪里听不懂曹操的意思,连忙点头,同时讲述起关于东溪村的一段往事。
东溪村,顾名思义,是在溪水的东边,而同样,在溪水的西边,也有一个西溪水村。
两个村子傍水而居,相互之间距离不远,一直以来都是互相帮助,和睦共处,只是最近起来,起了矛盾才疏远了几分。
而他们之所以发生矛盾,还是因为那条贯穿两村的河流上面。
毕竟,种田养殖什么的都需要水,而河水只有那么多,你用多了我就少了,特别是今年,发生了一次小旱,大部分的农田都需要河水灌溉,而今年的河水只有往年的13。
有人计算了一下,剩下的河水只够一村人使用,种下来的粮食也只够一村人吃,坚持到明年。
也就是说,至少有一村人会因为没有水来种粮食,而走向灭亡!
在这生死存亡的时候,任何关系都显得无比脆弱,两个村子之间为了争水,已经有人伤重不治,死了。
“朝廷呢,朝廷拨下来的粮食难道没有发给你们吗?”曹操严肃道,一个村子至少上百人,男女老少一大堆,按照以往的管理,这样的事情应该由地方官处理。
老村正苦笑:“朝廷,发下来的那些粮食,虽然还有,但只能坚持到粮食成熟,而且,县里已经说过,这是最后一次发粮食了。”
曹操沉默,旁边的夏侯惇鲁智深也是一脸凝重的表情。
幽州之前被燕国占据,燕国撤退,里面的粮草自然不会留下,而从汉国运来的粮草想要运到这里来,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毕竟这里已经是幽州腹地,而靠近汉国那一部分的幽州,理论上也有发生饥荒的可能,就算是运来粮食,也要从最开始那里救济,然后再一步步蔓延到这里。
当然,燕国把幽州重新交给汉国也不是打算让汉国劳心劳力的,英国在,撤出幽州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足够坚持到作物成熟的粮食。
但谁又能想到,东溪村和西溪村这样的情况。
恐怕当时负责发粮食的燕国官员也没有预料到发生这种情况。
曹操亲自去了东溪村一趟,的确就像是老村长说的那样。
河道里只剩下一尺来深的水,已经有人拦河筑坝想要获得更多的水,但是火辣辣的太阳让一切准备都落了空,两个村子的人为了这剩下的河水,已经拼红了眼。
溪水对面,是数十个村民,手持棍棒,向曹操大叫着什么,看上去有点虚张声势。
而这边,溪东村的村民也有几个想要对曹操大喊大叫的,但是被眼疾手快的老村长给按捺下去了。
“让大人见笑了,都是些没见过世面的村民,还请大人海涵。”老村长赔笑着说道。
曹操点了点头,他没那么丢分去找几个村民的麻烦,目光一扫,发现了一个魁梧的汉子。
“这是何人?”曹操好奇道。
老村正笑道:“这是我们村的保正,叫晃盖,还有个外号,叫托塔天王。”
“哦,托塔天王?”曹操心中更加好奇了。
老村正解释道:“几十年前,我们村这里有一座石塔,说是以前有位先生留下镇宅的,但是后来妨碍了村里人取水,村里人虽然也想把这塔移到其他地方,但这塔不知道放着多少年了,十分笨重光滑,十多个人都抬不起来,后来还是他晃盖把塔给抬了起来,移到了另一个位置。”
曹操顿时眼冒精光:“可否带我去看一看这座塔?”
老村正有些不愿意,但是旁边夏侯惇的目光一扫过来,顿时答应了下来。
很快,老村正就带着三人来到了那座青石塔面前。
虽然只是一座小型塔,但石质很硬,曹操估算了一下,这样一座塔至少也要几百斤力气,而晃盖可以一个人提起来,已经算是天生神力了。
之前夏侯淳试了一下,可以提起来但是不能移动,鲁智深倒是可以,但也做不到那么轻松。
“没想到今日居然让我见到了一员大才。”曹操心中大喜,直接走上去,向晃盖发出了邀请。
晃盖还有些犹豫,但是旁边的村正可是知道曹操的身份,再加上对方还是他请来解决河水这件事的,拼命给晃盖使眼色。
最后晃盖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他从夏侯惇和鲁智深身上感受到了危险的气息,让他明白,眼前这人的身份非同寻常。
“见过大人,还请大人帮我东溪村一把。”晃盖认了主,也把自己一直担心的问题交给了曹操。
曹操大笑道,拍着晃盖的肩膀说道:“放心吧,军中还有些粮食,到时我让人送些过来,足够两村人坚持到明年开春,到时候朝廷的粮食也应该运来了。”
“多谢大人!”晃盖单膝跪地,心中大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