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2章
    淳于谋说道:“陛下,也可以让派去的监国宰执来调查此事,若果真是可堪大用的谋士,自然可以让其为朝廷效力。”
    “丞相言之有理,朕以为可行,让监国宰执去做此事,由丞相你亲自来安排此事。”
    “是,陛下,数月之后陛下就可知此人是谁了,以及说此人又是否能为朝廷所用……”淳于谋觉得为朝廷举荐贤者也是他应做之事,他自是要答应此事的,而且他平时也自认为是属于伯乐一样的人物。
    淳于谋的一番话语让年轻的皇帝感到了好奇,他对淳于谋问道:“丞相觉得此人会官居何职?”
    “回禀陛下,依据臣的判断来看,此人自是关居要职的,否则文庄王又怎敢轻易的做出信任之举?更不用说使用其所想出的谋略了。如果不是出于信任,以文庄王的做法,肯定是要摒弃不用的。”淳于谋将这番话说的极为肯定,仿佛就是他看到了实际的情形一般。
    “可也不一定会如此,可能是刚位列于议事堂的某人……但也难以解释清楚,毕竟就如丞相大人所说,文庄王又岂会轻易任用这样的人?陛下,臣的想法与丞相大人的一样。”姜之瑞否定了自己做出的猜测,他觉得并不合理,之后他也赞同了丞相淳于谋的想法。
    “你们二位说的是有一番道理的,可既然是身居于要职之人,那为何朕从未听说过此人?不知你们可曾听说过?”皇帝是怀疑的态度。
    “这……陛下,可能是文庄王在这之前并未重用此人,而在最近文庄王也才发现了此人。”淳于谋认为他的解释是合理的。
    “果真会如此?御史大夫,你又如何看待?”皇帝看向姜之瑞问道。
    “启禀陛下,臣猜测此人或许会是澹台至?亦或是澹台谋?也就是宰执澹台商的某位公子之一,这是臣的想法。”姜之瑞刚好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就说了出来。
    “原来御史大夫是这样的想法。”皇帝思考着说道。
    “陛下,臣赞同御史大夫的说法。陛下不妨将臣等的想法一起考虑,或许这就是真相所在了。”
    “朕会考虑你们所说的。”皇帝其实是认可这种推测的,“朕记得澹台谋是在朝廷内任职?”
    “正如陛下所说。”姜之瑞肯定的说道。
    “澹台谋知道朝廷的整体局势……陛下,他能帮文庄王想出对策也并不奇怪。或许澹台至难以和澹台谋一样,所以对这位幕后的谋士来说,最有可能的人选还应该还是澹台谋。”淳于谋边想边分析着,“臣听说最近澹台谋也回到了宰执府,说不定他也与文庄王商议了什么。”
    “丞相大人这么说就能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了。”
    “看来你的想法也是如此了?”淳于谋问道。
    “可以说是一致的。”姜之瑞毫不犹豫的说着。
    “如果澹台谋回到都城之后,就让他来见朕。”
    “启禀陛下,以澹台谋如今的官职来说,他还难以来到这国政殿内。陛下想亲自召见澹台谋,又是否会让澹台谋察觉到什么?”淳于谋委婉的说着。
    “丞相你的意思是说,朕最好不要召见澹台谋?就如往常即可?”
    “是,陛下,臣正是此意。”
    “也罢,既然知道幕后的谋士是澹台谋了,也就无须再多说什么,但你们二位需要关注他在朝廷的作为,说不定在今后也是能为朝廷所用的。”
    “陛下所言极是,更何况这也不算是什么坏事情。文庄王一直都是拥护朝廷之策的,想来那澹台谋也不会做出什么不利于朝廷之事,臣也听说之前有人想劝说文庄王对抗朝廷,但文庄王做出了拒绝,并且还劝说他人拥护朝廷之策。”姜之瑞这么说并不是替文庄王说话,他只是说出了一些事实而已。
    “御史大人所指的,是说朝廷要往各诸侯国派遣监国宰执之事?”
    “丞相大人,正是如此。”
    “嗯,本丞相也是有听说过此事的,文良王与武简王想要联合文庄王对抗朝廷,并且他们还派出使节劝说文庄王,但文庄王又反过来劝说他们放弃对抗朝廷,而且也让他们接受了朝廷的这一做法,可以说文庄王的确是忠心于朝廷的,也是能为朝廷所谋的。”淳于谋同样是在陈述事实。
    “你们都认可了文庄王的做法?”皇帝问了这么一句。
    “陛下,臣只是认可了文庄王对于这一件事的做法,而对于文庄王在铜钱上私印年号之事,臣难以认可。”淳于谋的想法没有改变。
    “丞相觉得文庄王这么做是不利于朕的?”
    “陛下,臣不是此意,臣也知道文庄王的真实想法,但臣还是不会轻易认可文庄王的这一做法。”淳于谋躬身说道。
    “丞相啊,就算是朕想这么做,你们同样也想到了这样的办法,但你觉得此法能够得到推行?恐怕也难以做到啊。太尉是听命于太皇太后的,你们又岂会不知?”皇帝是觉得文庄王帮他做到了想做的事情,但这又是他难以做到之事,“文庄王是看明白了朕的处境,他也能做出正确的谋划。对于这样的一位诸侯王,朕又怎么会责罚于他?更不用说是什么斥责了。”皇帝是一副感激的表情。
    淳于谋与姜之瑞当然是能够看的出来,此时姜之瑞说道:“虽说陛下不会斥责文庄王,但太皇太后很有可能会这么做,说不定太皇太后还会让使臣去直接斥责文庄王。这对于文庄王来说,可不是什么有利的事情。”
    “御史大夫说的没错,太皇太后很有可能会这么做的,但朕又能做到些什么?”皇帝感到了一丝无奈,他知道自己难以阻止太皇太后这么做,毕竟是文庄王的做法有了一些破绽,而且文庄王这么做也是为了朝廷而谋,“你们觉得朕该如何去做?”
    “陛下的做法要与太皇太后的一样,是要斥责文庄王的,而不是嘉奖。这也是无奈之举,但陛下这么做其实也是在保护文庄王,只不过看上去陛下并不认可文庄王的做法,而且陛下还要告诉文庄王以后不可如此行事,这同样是太皇太后想要看到的。陛下,臣刚才不赞同嘉奖文庄王,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淳于谋是在劝说着皇帝改变做法,这是大局所在,“陛下也应该主动对太皇太后提起此事,并且表明态度。”
    “陛下,臣亦赞同丞相大人的想法,陛下只能选择隐忍了,不过文庄王会知道陛下的真实想法。”
    “御史大夫,文庄王真的可以理解?你说的没错,朕确实不想这么做啊!”皇帝是有些感慨的。
    淳于谋接着说道:“陛下,这是权宜之计。”
    “可朕这么做了,别的诸侯王也难以为朝廷而谋了,即便是有诸侯王真想为朝廷而谋的……”皇帝内心难以认同这样的做法,但他知道没有别的选择。
    “陛下,去向太皇太后说出此事……即便陛下不这么做,太皇太后也会让人来找陛下的。”姜之瑞说道。
    皇帝说道:“朕当然明白了,也只能这么做了,希望文庄王能看明白朕的本意,以免又造成那不利于朝廷的局面。”
    在皇帝说完后,丞相淳于谋就在心里想到:即便是身为至高无上的皇帝,也有很多的不得已,更何况是这样一位年轻的帝王,有太多的事情还是需要做出妥协的,毕竟这其中也会带着些无奈之举,但身为皇帝所能做到的事,以及那些难以做到的……到底哪一方面又会占据着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