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白子震送的礼物,崔淑子更加高兴,欣然收下。这份礼物不光值不少钱,更重要的是吃的用的都有,都是日常用得着的。跟泉盖苏文活着的时候相比,崔淑子母女现在的生活水平大为下降,只相当于中等偏上人家的水平。白子震送的这些东西,跟她们以前吃的、用的东西水平不相上下,远远好于她们现在吃的、用的东西。
白子震把来意说了一遍,最后说:“贱内对夫人仰慕得很,希望向夫人学习礼仪。如果夫人不嫌弃,她想正式拜夫人为师。”
让老婆向崔淑子学习礼仪,原本的目的是为了接近崔淑子,白子震后来一想,崔淑子的名头还是大可以利用一下的。曾经的王妃、泉盖苏文宠爱的姬妾,在一般官员的心目中,地位还是蛮高的。如果他老婆能成为崔淑子的弟子,地位一下子就提高不少。
崔淑子并不认为自己算个什么人物,有人愿意拜她为师,她有点不好意思,推托了一番,见白子震夫妇出于挚诚,便答应下来。白子震的老婆行了拜师礼,就算崔淑子的正式弟子了。
白子震不便久留,陪崔淑子说了几句闲话就告辞离开,白子震的老婆又跟崔淑子和泉明珍聊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回家。
从此,白子震的老婆隔三岔五就造访泉府,除了向崔淑子学习礼仪外,就是跟崔淑子、泉明珍聊天,或者一起逗孩子玩。每次去泉府,白子震的老婆都不空着手,不是带些吃的就是带些用的,虽说数量不算多,却足以让崔淑子和泉明珍不时地改善一下生活。为此,崔淑子和泉明珍非常感激白子震夫妇。交往一个多月后,双方的关系变得非常亲密,泉明珍对白子震老婆的称呼从“白夫人”变成了“师姐”,崔淑子也把白子震的老婆当成了自己家的人。
一次聊天的时候,话题转到了泉明珍的婚事上,崔淑子忧心忡忡地对白子震的老婆说:“明珍就快满十八岁了,早该嫁人了,可她还没有婆家。我跟男产提过几次,男产好像不大上心,一直也没给我个回信。别人我也不认识,我只能求你帮忙了,帮明珍找个人家。”
白子震的老婆说:“师傅,您既然托到我了,我责无旁贷,肯定会上心。只要您信得过我,我一定找个让您和明珍妹妹都满意的人家。您对男方有什么要求,讲给我听听,回去后我让子震按着条件去找。”
“唉,我能有什么要求呢?”崔淑子叹口气说:“只要男的人老实就行,家里用不着多有钱,不用明珍为生计发愁就行。最好婆婆是个好脾气的人,不刁难明珍,别的我也不敢有什么过高的要求了。”
崔淑子开出的条件大大出乎白子震老婆的意料,她不服气地说:“师傅,您这个要求也太低了吧,这个要求放在我身上还差不多,也太委屈明珍妹妹了。明珍妹妹长得这么漂亮,又是当今莫离支大人的妹妹,再怎么着也得嫁进二三品高官的家庭吧?”
崔淑子摆摆手:“我早看透了,官宦人家是非多,过日子不如普通老百姓人家安稳。”
白子震的老婆没再说什么,不过她还是接受不了。泉明珍管她叫师姐,刚开始的时候她有点受宠若惊,后来就把泉明珍当成了自己的亲妹妹,她不能让泉明珍嫁给一个普通人,那样她觉得太委屈泉明珍。
回到家,白子震的老婆把这件事告诉了白子震,最后说:“不管是轮模样还是论出身,明珍妹妹都是顶尖的人物,你认识的人多,得可着平壤城找最好的人家。”
白子震低头沉思良久,把平壤城里有头有脸的人物在脑子里过了一遍,没找到一个合适的人家。平壤城里的达官显宦不少,可有适龄男孩子的人家并不多。泉明珍十八岁了,男孩子不能比她小,至少也得十八岁。富人家的男孩子娶亲早,十八岁还没有娶亲的很少见,至少也已经订了亲。平壤城里没有合适的人家,平壤城外有没有呢?白子震也认识一些在京城外做官的人,他一个一个地想着,想到辱夷城的前任辱萨。想到辱夷城,白子震突然联想到了正在攻打辱夷城的刘明,他记得刘明跟他说过自己的儿子,掐指一算,刘明最小的儿子应该就是十八九岁。要是刘明的小儿子还没有订亲,把泉明珍嫁给他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对泉明珍和刘明的小儿子来说都是好事。
想到刘明,白子震暗自琢磨:“刘元帅特意来信,让我保护崔淑子母女,这里面肯定有原因。可能泉男生比较关心泉明珍这个妹妹,托刘元帅加以保护,也可能刘元帅跟崔淑子有什么关系。我记得刘元帅说过,他的大儿媳是位高句丽美女,莫非是崔淑子的大女儿?如果真是那样就太好了,姐姐嫁给大哥,妹妹嫁给小弟,两家亲上做亲。就算刘元帅的小儿子已经成亲也没关系,刘元帅认识很多人,只要崔淑子母女去了大唐,刘元帅肯定能帮泉明珍找个合适的婆家。”
白子震派张木子秘密前往大唐军营,了解刘之礼有无成亲或订亲。张木子到达大唐军营时,正好碰上了刘之礼的大哥刘之孝。刘之孝带领先锋团和劲卒师刚刚从扶余城来到辱夷城,还不知道刘之礼已经订亲的事,张木子问他,他随口回答刘之礼还没有订亲。张木子并不清楚白子震让他打听这件事是为什么,打听清楚后马上就返回平壤城,没再去见刘明。刘之孝倒是觉得张木子特意跑来问这件事有点奇怪,不过刚刚安营,事情很多,别的事情一打岔,他把这茬儿给忘到了脑后,没跟刘明和刘之礼说。
听说刘之礼还没有订亲,白子震非常高兴,他决定把泉明珍介绍给刘之礼。这件事现在还不能对老婆明说,白子震只能含糊其辞地告诉老婆:“一时之间我还真想不出合适的人家,不过你告诉崔夫人,让她放心,这件事包在我身上了。最多一年,我肯定能找个她和明珍都满意的人家。”
契苾何力渡鸭绿水的行动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防守鸭绿水中游的高句丽军队,趁着河面上的冰层尚未完全融化之机,在距水边一丈来远的地方,把冰面凿了很多洞,透过冰洞把木桩打进河底。在离水面一尺多高的地方架起一排横木,把横木钉在木桩上,把木桩联结起来,形成一道两尺多高的木栅。河冰尽消,春水初涨,水面上升了一尺左右,木栅到水边的距离达到两丈到四丈。大唐军队要渡过鸭绿水,不管是用船筏还是用浮桥,都会被木栅阻挡,难以到达对岸。
为了对付高句丽军队设置的木栅,契苾何力和泉男生绞尽脑汁,也没想出满意的办法。可以用锯、砍、烧等方法破坏木栅,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会惊动高句丽军队,令渡河行动失去突然性。在高句丽军队有防备的情况下强行渡河,困难会大大增加,伤亡也会大增,契苾何力和泉男生都想尽可能避免。泉男生多次派人前去侦察木栅的情况,希望能找出薄弱环节,以便悄无声息地破坏木栅,可结果却令他很失望。木栅没有薄弱环节,横木是用大铁钉钉在木桩上的,而且是从对岸的方向钉进去的,船筏过不过木栅的另一侧,起铁钉的难度非常大,还不如把横木锯断来得容易。
二人商议了很长时间,一直想不出好办法。听说刘明已经打到辱夷城下,契苾何力急躁得不行,耐不住性子,决定强行渡河。
这天半夜,契苾何力派出先锋队,划着几十条船,悄悄驶向对岸,第二梯队驾着早已打造好的三座浮桥,缓缓向对岸延伸。先锋队靠上木栅,把事先浸过菜油或涂过猪油的麻团缠在每根横木的两端。准备停当之后,队长一声令下,各船同时举火,点燃麻团。数十丈长的木栅在短时间内被点燃,在山风的吹动下,烧成一条火龙。
高句丽军的巡逻队发现了火光,紧急报警,高句丽军队紧急集合,军营里号角齐鸣,乱作一团。五百名高句丽士兵迅速赶到事发地点,隔着木栅,用弓弩与大唐军队的先锋队互射。
浮桥延伸到木栅附近,木栅还没有被破坏掉,只能停下来等待。把一拃多粗的横木烧断不是件容易的事,还没等木栅被完全破坏,高句丽军队的援兵就杀了过来。浮桥没能到达对岸,第二梯队的唐军士兵只能站在浮桥上跟高句丽士兵对抗,兵力无法展开,在弓箭对射中大为吃亏。此时的河水非常冷,人掉进水里不一会儿就会失去活动能力,水性再好也保不住命。浮桥狭窄,上面的唐军士兵中箭后纷纷掉到水里,很多人本来只是受了箭伤,并不致命,却因为水冷而丧生。
契苾何力指挥着士兵沿着浮桥不断往前冲,前面的人死了后面的人马上就补充上去,终于盼到了木栅被彻底焚毁。然而木栅的损毁对于大唐军队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浮桥上的唐军士兵对抗高句丽士兵尚力有不足,更无力驾驶浮桥前进。虽有先锋队的拼命掩护,浮桥还是停止不前。
这样相持了约有一刻钟,浮桥寸步未进,唐军士兵已经伤亡了七八百人,而高句丽军队则越来越多。眼见着继续撑下去毫无意义,契苾何力被迫下令收兵。第一次渡河行动就这样失败了,大唐军队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