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个来月的探寻,刘明终于找到了一条从西面接近国内城的道路。这条道路的起点为苍岩城,从苍岩城往东南走不到两百里,是高句丽的纥升骨城。纥升骨城是高句丽第一任国王高朱蒙的国都,在高句丽势力范围大为扩张后,纥升骨城因为不在交通要道上,地位大大下降,平时只驻有五千兵马,最近高斯达抽调兵力防守国内城,纥升骨城只剩下两千步兵。从纥升骨城一路往东,走大约两百五十里路,渡过几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翻越一道高山,就到达国内城西面的那条山岭的西山脚下。从山谷出来,沿鸭绿水走十来里路,就是国内城的西面。
说话间一个月就过去了,秋天在不知不觉中降临,眼见着处暑节气将至,辽东的天气已经凉爽下来。在这一个月中,每个人的生活过得都不太一样。刘明为攻打国内城而终日忙碌,孙林钦因为一直无法说服高斯达而心急如焚,高斯达则因为孙林钦总是在他耳边唠叨而感到心烦意乱,什么事都干不下去。对于大唐士兵来说,整整一个月没有任何行动,这种情况非常少见,每天除了吃就是睡,无所事事,闲得心里有点发慌,肚皮都因为缺发运动而长了膘儿。国内城的守军却正相反,高斯达担心刘明搞什么鬼花样,突袭国内城,命令守军日夜加以提防,不得有丝毫的懈怠,一个月下来,守军累得身体瘦了一圈儿,神经如同橡皮筋儿,因为绷紧的时间太长而失去了弹性,想放松都放松不了。
这天,刘明派人给高斯达和孙林钦各送了一封信,命令高斯达在中秋节之前投降,威胁说,如果他还迟疑不决,中秋节一过,大唐军队就会进攻国内城。在给孙林钦的信中,刘明说,到中秋节那天,不管高斯达是否投降,孙林钦都离开国内城。
派人送出这两封信后,刘明向部队下达了撤退命令。刘明在命令中说,数万人马长期驻扎在哥勿城,大部分军队只能住帐篷,条件艰苦,而且极大地消耗了哥勿城中的粮草,除了杨九龄部留下来协助高明其守卫哥勿城外,其他部队全部撤离,分散驻扎在新城、玄菟城和辽东城中。
包括一万三千骑兵在内,哥勿城中原有高句丽军队五万五千人,占领哥勿城后,刘明没有再吸收降兵,他把三万五千降兵送到新城、玄菟城、盖牟城和辽东城,只给高明其留下一万哥勿兵和一万国内兵。缴获的一万三千匹战马,拨给崔胜实部三千匹,将其五千人全部武装成骑兵,剩下的一万匹作为驮马,每匹马驮了两石粮食,随大军离开哥勿城。
在用蘑菇战术跟刘明消耗时间的同时,高斯达密切关注着刘明的行为,经常派探子缒城而出,前去哥勿城打探军情。尤其在刘明发给他最后通牒式的那封信之后,为了判断刘明什么时候进攻国内城,高斯达更是一天派出两三拨探子前往哥勿城。
探子送回的消息令高斯达深感意外,刘明不但没有做进攻国内城的准备,反而带着大军离开了哥勿城,说是要去新城、玄菟城一带驻扎。
高斯达暗喜,心说:“刘明呀刘明,你就别跟我玩这种障眼法了,我知道,你在哥勿城驻扎了月余,毫无建树,有点坐不住了。你想继续攻城略地,首要目标当然是国内城,又知道国内城不是那么好打的,就下这么一道最后通牒,想唬我一下子,要是唬得我投降了,自然你就捡个大便宜,就算不能骗我投降,也能唬得我不去攻打哥勿城,你趁机攻打别的城池。你放心,我已经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不管你耍什么花样,在你撤回辽西之前,我死也得死在国内城里面。你想打别的城池就去打吧,扶余川里有四十多座城池,够你玩儿到冬天了。”
采用龟缩战术成功地让刘明退了兵,高斯达非常得意,神经大大地放松了一把。孙林钦却急了,如果不能说服高斯达投降,刘明就不会给他赏赐,国内城他就白来了,他再也无法轻松地过小日子,每天都去找高斯达。高斯达还是采取不得罪的态度,虽然烦孙林钦烦到了极点,但在大唐军队撤回辽西之前,他不跟孙林钦翻脸,孙林钦找他他尽量躲,实在躲不过时就跟孙林钦装傻充愣,顾左右而言他。
这一年的雨水特别多,在哥勿城休兵期间,大唐军队并没有完全闲着,士兵们每人做了一件蓑衣、一顶斗笠,并给战马做了蓑衣,哥勿城周围的柳条、灌木和长草几乎都被用光了。
大队人马刚离开哥勿城就赶上了一场大雨,将领们请求就地宿营,等雨过之后再走,刘明不同意,下令顶风冒雨前进。虽然人和马都披着蓑衣,可是雨太大了,又是迎面浇下来,雨水顺着脖子往衣服里灌,蓑衣挡不住雨水,时间不长衣服就几乎全部湿透,只剩下后背有一小片是干的。湿衣服幠在身上,湿唧唧的令人感到非常不舒服,这还不算什么,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冷。辽东的孟秋时节已有凉意,今年比往年冷得更早一些,雨水冰凉,衣服湿透后人冷得微微发抖。辽东没有酒,不能让将士们以酒御寒,刘明只有鼓励大家多吃饭,让饭产生热量。
衣服湿透是一大困难,还有一大困难,风雨迎面打来,打得人和马睁不开眼,将士们干脆把战马的脸遮起来,骑马的人一手在眼前搭着凉棚挡雨,一手提着缰绳控制战马。行军非常艰苦,刘明跟普通士兵完全一样,被风吹,被雨打,穿湿衣,睡帐篷,将士们受到鼓舞,对这些困难毫无怨言。
好在大雨持续的时间不是很长,到了宿营的时候,将士们搭起帐篷后,第一件事就是生火,烘烤衣服,烧水做饭。生火又是一大困难,山里根本就找不到干柴,刘明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情况,在离开哥勿城时,让每支部队都携带了一些柴草,用油布或兽皮包好,保持干燥。用干柴把火生起后,先把当时砍来的湿柴烤干,然后才能做饭。到最后,还要烤干一些柴草,留到下次使用。
在时断时续的风雨中走了两天,队伍来到苍岩城,在苍岩城里宿营。苍岩城完成是一座空城,没有粮食,也没有柴草,不过至少有房子可以住,比住帐篷强多了。
苍岩城不是已经被焚毁了吗,怎么会有房子供大队人马居住呢?苍岩城其实并没有焚毁,焚毁的只是城楼,城里冒出来的那些烟,是焚烧湿柴草制造的。在南苏、木底、苍岩三城之中,苍岩城的位置比较特殊,距离新城和哥勿城都是两百里。刘明想着这一带即将成为大唐的地盘,在百里之内设三座城池没有必要,他想毁去南苏、木底二城,保留苍岩城,但是苍岩城的规模太小,与新城、哥勿城没法比,于是刘明把苍岩城的老百姓全部迁走,把苍岩城搞成一个纯驻兵的城池。前一段时间搬迁三城,既是为了迷惑哥勿城守军,也是为了以后打算。
在苍岩城休整了一天,大雨也彻底停歇了,大军重新启程,向南进发,直奔纥升骨城。经过一天半的行军,前锋部队突进至纥升骨城下,把城池团团包围。纥升骨城内只有两千守军,根本就不敢抵抗,乖乖地献城投降。
占领纥升骨城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比较多的干柴草,刘明让部队不停地做饭,每个人至少准备五天的干粮。这五天的干粮并不是给路上吃的,要留到抵达国内城附近以后再吃。刘明想趁着风雨突袭国内城,可他没办法保证到达国内城附近以后很快就会下大雨,说不定得等上好几天。潜伏期间,白天不能动烟火,只能在晚上生火做饭,晚上上做饭也得特别小心,好几万人生火做饭,火光映照在云上,也有可能暴露目标,所以主要得以干粮充饥。
纥升骨城所在的山脚下有一条大河流过,这条大河名叫沸流水,是纥升骨城和国内城之间最大的一条河。由于今年雨水特别多,沸流水水位大涨,河道比常年宽了近一倍,大军在纥升骨城停留了两天,在沸水上架起浮桥,顺利渡过了沸流水。纥升骨城没什么军事价值,刘明一兵一卒都没有留,还让原来的高句丽军队驻扎在那里。为了防止他们前往国内城报信,大军渡过沸流水后,把浮桥焚毁。
刚刚流过沸流水,又下起了大雨,大军马不停蹄,在风雨中艰难跋涉。这里的山路比新城道要难走,不过现在行军是从西往东走,大雨从背后浇下来,比迎面浇下来要好过得多。
连日下大雨并非全是坏处,也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那就是不会有山洪突发的情况发生。发过山洪的山谷里,至少还流着涓涓溪流,还清晰地保留着山洪肆虐过的痕迹。每遇到这样的地方,刘明就命令队伍分批迅速穿过。如果正赶上下大雨,就攀山通过,或者暂时宿营,等待雨停。
两百五十里的路程,大军艰难跋涉了六天才走完,这一日来到国内城西边的那条山谷里,于密林中潜伏待机。近半个月的行军充满了艰险,山洪暴发是最大的威胁,雨湿路滑也有可能导致人员和战马摔下山。所幸的是,将士们只是吃了些辛苦,忍受了些伤痛,没有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