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1章 031:拖鞋
    张阿姨没察觉到叶成蹊的异样,继续絮絮叨叨的自言自语,“书语可是个好姑娘,你要是喜欢她呀可得抓点紧,我们那小区里可有不少老太太想让她当儿媳妇呢。”
    “可惜我没儿子,不让我一定让我儿子娶她。”
    “昨儿还有人托我向她联系方式呢,想给自己家儿子介绍。”
    叶成蹊:“……”
    他知道,不就是那个“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的海归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比起那些不足对他构成威胁的存在,叶成蹊更关注的是她刚刚说的话。
    “还有谁在追求她?”他的声音极为冷沉,目光也变的锐利。
    “我上哪认识人家去,就是远远瞧着有人捧着花在楼下等她,不过你也不用担心,书语没收。”挑好了石榴,张阿姨便把袋子递给了叶成蹊,“给你,去打秤吧。”
    愣愣的接过,叶大少爷有些懵。
    打秤……
    什么意思?
    “诶,对了!”见他转身要走,张阿姨赶紧拦住了他,“你有没有书语的联系方式,给我一下呗。”
    “……”
    是这大妈自己没脑子,还是她以为他没有脑子?
    她都已经猜到了他要追求书语,又怎么可能把她的联系方式给别人呢!
    叶成蹊沉默的看着张阿姨没有说话,后者被他那双冷冽的眸凝着,心里莫名就生了退意。
    黑眸微微眯起,他的声音听起来冷沉极了,“不给!”
    话落,他果断转身离开。
    其实他更想说的是,他不是秋书语的男朋友,而是她丈夫。但考虑到自己一时任性说出的话会影响她的名声,叶成蹊便忍了下来。
    他走的迅速,留下张阿姨在风中凌乱。
    这么小心眼儿呢,连个电话号都不给,亏她还帮他挑石榴呢,真是不懂礼貌!
    *
    看着叶成蹊手中拎着的一袋石榴,秋书语疑惑的扬眉,“小葱呢?”
    “……我没找到。”他的声音透着一丝冷硬。
    秋书语静静看了他一会儿,然后径直往卖小葱的地方走去,“你在这等我吧,我去拿。”
    只是,叶成蹊并没有听话。
    无论她走到哪,他都在后面紧紧跟着。
    结账的时候,叶成蹊远远的看见了张阿姨在5号收银台排队,他一把揽过秋书语朝1号收银台走去。
    “诶……这个人多……”秋书语不解。
    明明5号收银台那里人比较少,他怎么反而拉着她来这边排队?
    对此,叶大少爷自有一番说辞,“他们买的东西少。”
    “……”
    扫了一眼排在他们前面那满满一车的东西,秋书语心道这位叶先生真会睁眼说白话。
    那边到底有什么,让他这么避之不及的?
    好奇的朝旁边看了两眼,张阿姨的身影出现在视野中的时候,秋书语再想起叶成蹊手中提着的散装石榴,心里渐渐明了。
    依着这位大少爷“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性子,他即便要买石榴也肯定是挑那精装的拿,怎么可能有耐心和经验去细细挑这些!
    是张阿姨帮他挑的?
    那他干嘛躲着她……
    结账的时候,收银员笑着和秋书语打招呼,目光却时不时落到叶成蹊身上,“秋小姐今天这么早就下班啦?”
    “嗯,今天比较闲。”
    “你男朋友长得真帅!”小姑娘笑嘻嘻的同她低语。
    “他不……”
    “谢谢。”没等秋书语解释,叶成蹊倒是难得主动开口。
    付完钱,他们离开超市之前,他还异常认真对那位小姑娘说,“你很有眼光。”
    秋书语:“……”
    有个词好像叫“蠢萌”,感觉用在他身上正合适。
    *
    买完菜,两个人便悠闲的往回走,一路上遇到了不少熟人和秋书语打招呼。
    打扫卫生的保洁阿姨呀、广场上遛狗的大爷呀、中午休息回家吃饭的学生呀、小区门口的保安啊……
    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哪个年龄段的人也都有,看得叶成蹊叹为观止。
    她怎么谁都认识?
    而且,每个人都待她极好的样子,一会儿有小朋友给她送颗糖,一会儿又遇着哪个大妈给她拿一点土特产,彼时叶成蹊就在想,这个大妈比刚才那个张阿姨可爱多了。
    回到家,叶成蹊看着门口仅有一双女士拖鞋,眸光微动。
    他以后可是打算常住沙家浜的,没双拖鞋怎么行呢!
    于是……
    “我出去一趟。”丢下这句话之后,他就匆匆离开了。
    秋书语看着他挺拔的背影,略微有些失神。
    其实刚刚在超市的时候她就想到了这一点,只是她没有提出来,毕竟主动买了拖鞋就代表她默许了他时常上门,那并非她的本意。
    叶成蹊为人霸道,她拒绝不了是一回事,上赶子欢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过,她倒是没想到他会这么坚持。
    二十分钟之后,叶大少爷拎着一双灰蓝色的拖鞋回来了。
    颜色和秋书语的差别很大,尺码当然也不会相同,但架不住这两双拖鞋的花纹是一样的,乍一看像情侣款似的。
    明明就是他精挑细选买回来的,却非得别扭的解释说,“……只剩这一款了,我随便拿的。”
    秋书语:“……”
    此地无银三百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