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75章
    还好,钱警官也是个杠得住“压力”的人,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虽然十分意外,但迅速回过了神,乐呵呵地答应了。
    有女人要请自己吃饭,还是自己喜欢的女人。这种体验当下的社会环境几乎不太可能。
    一是女生怎么可能主动。二是主动的女生怎么可能是好人?
    偏偏叶美贤那么自然地就主动了,而且钱警官知道,叶美贤就是好人,好到善良淳厚。从不曾听她说自己有多好,钱警官只是相信自己的眼睛。
    望着叶师傅欢欢喜喜地走出去,整个人都放出一种叫做“魅力”的光彩,何小曼感慨万千。
    叶师傅真幸福。她的病让她时而自卑,时而却焕发出天真烂漫。
    何小曼做不到呢。她从未向喜欢的人表白,在感情上,她保守甚至有些懦弱,顾虑重重。
    叶师傅的幸福在于,有一个懂得欣赏她优点、并正视和包容她缺点的人。自己会有这样幸运吗?
    天气愈加炎热,热到珍珠弄的居民每天吃西瓜的数量已经要超过吃饭、热到何玉华家宝宝脖子肉肉的圈圈里要涂好几层爽身粉、热到珍珠弄的几条大大小小、威风凛凛的大狗小狗统统吐着长舌.头趴在每一块荫处的石块上吸取半点点凉意。
    这年头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等成绩真是有些难熬的,后世的声讯电话、短信预约、公众号开放、网站查询……一概没有机会。只能默默等待邮递员出现。
    哦,天底下最可爱的邮递员,你什么时候来啊!
    “叮铃铃——”邮递员清脆的车铃声从珍珠弄口传来,“何小曼,通知书! ”
    何小曼却上班去了,王秀珍激动地迎了出来,她也天天盼着通知书呢。让她亲眼看一看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模样,也是极动人的呢。
    “国纺大!是小曼最想上的国纺大!”王秀珍叫道。她不敢拆信封,但信封上的落款印刷字,她看得清清楚楚。
    王秀珍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刻将通知书藏到家中的安全之处,这才跑到弄堂口街对面,兴奋地往何小曼的车间办公室挂电话。
    “小曼,国纺大来通知书了,我没拆,不过我相信一定是录取通知书。”
    的确是录取通知书。何小曼高分录取国纺大,成为纺织品设计专业的一名新生,九月份就要开学。
    拿着通知书,何小曼去了崇光棉织厂的厂长室。
    一听何小曼果然高分录取国纺大,邱勤业的心情就没有平静过。
    “恭喜小曼啊,咱们厂第一个自己通过夜校考试能考这么牛的例子。下回厂部例会上,我要好好说话,让全厂的人都跟你学习。”
    咳咳,何小曼是带着问题来的。全厂人学不学习,这其实没那么重要。
    国纺大在经济重镇s市。s市在改革开放中虽然不如特区那么令人瞩目,但它老牌的金融霸主地位绝不会受影响。而且何小曼知道,特区因为太过靠近香江,容易受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来说,s市往后的发展会比特区更好。
    但这个“往后”,还很遥远。
    s市离c州不太远,火车一个多小时,开车两个多小时,步行……步行应该蛮远的,没算过……
    何小曼要是去国纺大读书,那崇光棉织厂的工作怎么办?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方式,刚刚冒头,叫“停薪留职”,顾名思义,不拿单位的工作,但人事关系还在单位挂着,工作岗位也以某种形式留着。停薪留职的人,多半是出来自己创业,因为不知道能不能成功,也因为对国家政策信心不足,所以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史培军前不久就刚刚办了“停薪留职”,现在毫无顾虑,在印刷厂放手大干。要何小曼说,史培军这个“职”,留着留着,他自己就不稀罕了,后面一定会找个契机完全跳脱出来。
    何小曼知道,崇光棉织厂不可能给自己“停薪留职”,一来是厂里还没有这样的先例,二来邱勤业那么迫切地要用人。
    所以,她提出来是不是可以半脱产,也就是说每学期花一到两个月时间去学校上课,当然这样完全学业会很辛苦,而且校方也还要去沟通,不知道能不能通融。
    邱勤业的手指玩着笔,转了一圈又一圈,不知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半晌,终于道:“半脱产厂里是没意见,但是小曼啊,我虚长你几岁,便以长辈的角度给你分析分析,一个学期的课业,你要在一个月里完成,这也太辛苦了,而且你这么赶来赶去也不现实。”
    何小曼当然知道这样的方式会很辛苦。可她何曾怕过辛苦。
    最苦的时候,厂里干着三班倒,还要开办印刷厂,家里的私人订制也没有停歇,何小曼都没有喊累,还忙里偷闲谋划着给家里盖了个小楼。
    苦不怕,只要有成果啊。
    “谢谢邱厂长这么关心。我也知道苦,不过,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啊。”
    “谁说没有办法?”邱勤业突然笑眯眯的,“现在织布车间已经很稳定了,以老带新,很有成效,当然这都是你的功劳……”
    “嗯?”何小曼等着下文。
    “有没有兴趣转岗?”邱勤业抛了个大石头,“石新源升了副厂长之后,销售科长一直空缺着,找不到合适的人。你来当销售科长,把咱们销售科设到s市去……”
    何小曼眼睛一亮:“市场经济,s市这样的对外港口有天然优势啊!如果我们可以自行接单,那就不用依赖纺工局和外经委的调拨了!”
    第107章 “上帝”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丁家。丁佐民夫妇仿似空巢老人。
    纵然丁佐民已经升了常务副市长, 纵然随着城市开放度的提升,高萍的外事活动一茬接着一茬, 但寂寞总是如影随形。
    刚从国外回来的高萍收拾着行李,递给丁佐民一套书籍。
    “儿子买给你的。原版,看看你功底还在不在。”
    丁佐民接过书籍,看了看, 欣慰地笑道:“小砚还是没忘了我啊!”
    “父子俩还会有什么隔夜仇。小砚现在在那边也挺好的, 就是老想吃家里的东西,这回我过去, 在他那儿住了几天,好好给他教了几手。”
    说着说着,高萍也有些伤感起来:“往后不在他身边, 他要是想念家乡的味道, 也能自己动手做点儿。”
    丁佐民叹息一声:“咱们啊, 也不要太放不下了。以前总觉得小砚两耳不闻窗外事, 离开我们会飞不高,现在他翱翔得挺不错的, 我们倒也少了后顾之忧,各自高飞吧。”
    “老丁啊, 你说的也对。咱们的家庭不比旁人, 你、我、小砚,都是有自己梦想的人。说起来, 小砚的这份倔强, 还真是像你呀, 连父母的心思都不顾。”
    高萍到底是经常出国的人,见多识广,思想也比平常同龄的女性要先进些。丁砚如此独立自主,像极了国外的那些少年。作为母亲来说,她既感到失落,隐隐内心对儿子又有些佩服。
    丁佐民闻言,突然沉默了半晌,像是想到了什么事情。
    “小萍,你有没有听说向家的孙女儿出事了?”
    高萍一愣:“最近吗?不知道啊,不是才回来吗?”
    “应该是你出国前就出事了,只是他们瞒得太紧,外人一点都不知道!”丁佐民庆幸道,“幸亏当初小砚没和他走得太近。看来小砚的眼光比我们两个都好啊。”
    这事听上去似乎有些严重,高萍正好拿到一条项链,闻言不由停下了手。
    “什么意思?丽娜……生病了?”
    一般来说,官场之人说出事一定是“那方面”的事。但向丽娜才刚刚18岁,高萍完全不可能把她的“出事”往“那方面”想。
    “具体情况我也不太了解,只知道是吃了官司,向炳方前一阵四处求人。但向家老爷子不让捞人,所以那丫头就进去了。”
    高萍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是多严重的事情,让老爷子都嫌弃了她。向家老爷子素来是十分护短的,到这个地步,恐怕不仅仅是要大义灭亲了。”
    丁佐民深深的看了她一眼:“小萍,你说小砚的倔强是像我,我承认。小砚在很多事情上的敏感,却绝对是像你。”
    “怎么说?”高萍挑眉。
    “向老爷子怎么会肯轻易大义灭亲?这自然和他如今自己的处境有关系。越往上斗争越强烈,哪怕已经解甲归田,也有清算的那一天。”
    丁佐民的手轻轻抚摸着手中的书籍,像是琢磨着儿子的心思:“我这地位,最是尴尬,旁人瞧着倒是位高权重,再往上依然是漫漫长途。小砚从小就喜欢读书,那时候我们还担心他太单纯,以后怕是不能从政。现在想来,他这样学者的身份,对我们家庭倒是最有利的。”
    既然连丁佐民都夸奖高萍敏感,高萍心思之细腻,自然是常人所不能想象。
    仅丈夫这一段似是而非的话,她就听出了端倪。
    “连你都这么说,看来这局势是很不明朗了……既然如此,我们亏得没有拿儿子的幸福去当筹码。保持超脱未见得不是好事啊。”
    高萍心里暗暗后怕。
    她不是没有拿儿子的幸福当筹码的心,她是还没来不及实现她的全盘计划啊!这不是幸运是什么?
    如果早早地表明了态度,将向丽娜视作未来儿媳,眼下这情势该如何决断?
    弃,得罪向家;不弃,坑害自家。
    高萍第一次认识到“超脱”的价值。
    丁佐民知道她心里已经想明白,夫妻二十多年,早已同声同气,很多时候不用刻意挑明。
    “不要站队。也不宜站队。小砚去了国外做研究,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哪怕当初他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独立,为了避开我们有意无意施加的压力,但今天我要说,小砚的选择是正确的。”
    高萍望了望丁佐民,终于道:“还记得那个被小砚救了的何小曼不……”
    “记得。怎么了,不是说不来往了吗?”
    “嗯,后来没再提过。不过,我一直在留意着这个女孩子,听说考上了国纺大,还是挺厉害的。”
    “国纺大?”丁佐民一琢磨,就看透了何小曼的心思,“这女孩子有野心啊。”
    “你觉得,她怎么样?”高萍目光炯炯。
    “呵呵,一切为时尚早。再说隔着千山万水,我们想那么多也没用了。既然打定了主意让小砚远离这一切,那往后这类事情,就顺其自然吧。”
    何小曼一点儿都不知道 ,时至今日,自己还能成为丁副市长家里的谈资,甚至在一年多之后,由以前的完全不能考虑,变成了“顺其自然”。
    有人总以为自己是上帝,其实什么都不是。
    何小曼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旁人看或不看,顺不顺自然,其实都是没有用的。
    在给学校写了数封言辞恳切的信件后,何小曼终于得到了学校的特许,只需她在学期内修满学分,学校不会对她的在校时间做强行要求。
    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答复,何小曼立即开始行动起来。她必须在开学前,将崇光棉织厂驻s市的销售办事处给建立起来。
    但在将重心移到s市之前,她还有件大事要做。
    因为史培军已经停薪留职,培优印刷厂有了正式的当家人,终于从一个街道小作坊向私营企业的雏形转变。
    但培优印刷厂的法人代表依然是王秀珍,何小曼要为史培军正名。
    一听何小曼竟然要给自己“一个名份”,史培军头摇得跟波浪鼓似的。
    “小曼,这厂你有很多心血的,写谁的名字不一样啊,干嘛要改。”
    “你理当获得更多。”何小曼却很坚定,“我去了s市更没时间照顾这里,你现在是当仁不让的老板,不用不好意思。明天咱们就去更改营业执照。”
    一个上午的功夫,退休“企业家”王秀珍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从培优印刷厂又退休了一遍。
    在何小曼的再三坚持下,史培军的股份变成了六成,何小曼占四成。史培军其实不愿意,当初一人五百块,凑了一千块钱办的厂子,理当一人一半才是。
    但他也并没有多想六成和一半的区别,只当是何小曼要让自己觉得是厂子的主人。
    直到若干年后,他才会意识到,别说是一成股份,哪怕是多1%的股份,也意味着完全不同的话语权。
    何小曼给他的,是对厂子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二人办了更改手续之后。厂子的生产经营没有任何波动影响,倒是史培军的父母对何小曼更赞赏有加。
    “这孩子不贪心,做事有气度,能成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