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有意留在蒙塔亚创业的殖民者后裔,新政府制定了足够优厚的支持政策,以图希望这些人能为蒙塔亚的经济发展出力。不过,返回蒙塔亚的前殖民者后裔们也并不是都抱着单纯的想法的。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都怀着特殊的目的——他们是来试图取回他们的父辈遗留在蒙塔亚的遗产的。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蒙塔亚民族独立革命时期,社会治安极为混乱,过于激进的民族主义者以极左的方式对待殖民后裔。在那样的情况下,好和坏、善和恶根本没有界限。大量的殖民后裔被杀伤,被驱逐,私人财产或被抢夺,或被毁坏。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想把个人财产转移出去往往是不可能的。一些殖民后裔为了保住自己的财产,纷纷把自己的财产就地埋藏起来,然后携家人逃离蒙塔亚。这些殖民后裔原本想等到蒙塔亚局势稳定一些的时候,再回来取出这些财产。
可是,紧随而来的却是蒙塔亚持续不断的战乱和饥荒。今天是这个将军上台,明天是那个领袖执政,社会持续动荡不安,治安根本无从提起。更要命的是,在蒙塔亚国家独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蒙塔亚人都处于一种极度仇视殖民者的情绪里。在他们看来,他们如今所受的战乱和困苦,就是这些可恶的殖民者们造成的。
也曾经有一些殖民后裔在蒙塔亚局势稍稍稳定的时候返回了蒙塔亚,试图取回先辈遗留下的那些财产。但结果却是,这些怀着侥幸心理的人被湮灭在了对殖民后裔仇视的情绪里,再也没有消息传来。至于他们是否取得了那些财产,还是那些财产又便宜了他人,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在其后的很多年里,再没有殖民后裔敢于冒险尝试取回财产。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马苏阿里上台以后,极度贫弱的蒙塔亚经济这才让执政者们认识到了极端民族意识的严重后果。矫枉需过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马苏阿里政府才提出了一系列严厉的,旨在保证外国人权益的法律条款,这就包括了伤害白人者死的严苛法律。
只不过,法律是法律,执法的却还是人。虽然马苏阿里政府执政后,确实有一些殖民后裔拿到了先辈的财产,但这些殖民后裔却不能拿着财产离开蒙塔亚。在半强迫的情况下,一些人不得已在蒙塔亚干起了实业,投了资。这其中就包括在蒙塔亚筹建电视台的法加斯和他的合伙人。虽然这些殖民后裔投资的企业在种种盘剥下未必能赚到多少钱,但和那些来到蒙塔亚寻找遗产未果,就莫名失踪的人相比。他们已经算是不错的结果了。
直到蒙巴顿政府上台,新政府与大多数国家缔结了友好条约之后,几乎已经放弃寻找先辈遗产的殖民后裔们,这才又动了取回财产的心思。当然,这一切却不能少了一个关键人物的努力,她就是蒙塔亚总理夫人——莱特勒斯?周女士。
蒙塔亚现在急需的的不是人力和资金,而是拥有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人力,有的是,蒙塔亚三百多万人口,除却老弱病残,都是可供使用的劳动力。资金,凭着蒙塔亚现在与国际上的良好关系,想弄到些无息的贷款并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现在的蒙塔亚并不需要大笔的资金,因为包括公路、港口等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投资,都是由与蒙塔亚有着友好合作关系的国家以半援助,半投资的方式建设着的。
在蒙塔亚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下,蒙塔亚对行政管理、经济、工商业、农业、教育、医疗、卫生……几乎是所有的行业都急需有技术的人才。自己培养,远水解不了近渴。这时,从海外招聘就是最简洁和快速的办法了。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莱丝受蒙塔亚政府委托,远赴欧洲及拉美地区进行了一次声势浩大的蒙塔亚国家形象推介和招聘活动。目的就是希望能在雨季到来之前,为蒙塔亚招来一批急需的技术人才,然后在这个雨季中为城市建设、农业、工业和商业的大发展打好基矗
当然,此时的莱丝已经不仅仅是总理夫人的角色,她已经有了一个蒙塔亚政府发言人的头衔。其实,如果不是莱丝不愿意从政,蒙塔亚外交部长的头衔很有可能就是她的。因为在这个国家,一个熟悉外部世界,能够顺利和外国沟通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现在的莱丝可算是修得了正果,她已经从一个不受待见的三流记者,一跃而成了蒙塔亚总理夫人。然后,闲不住的莱丝又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写成了一本感人至深的自传体长篇小说——《爱在非洲》。这本书从莱丝幼年时蒙塔亚政局动荡导致她的家庭发生巨变,到成年后无法融入欧洲社会,再到重回蒙塔亚懈逅周吉平,再到经历战争的过程一一记叙。由于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源自莱丝的真情实感,强烈的代入感让小说读起来很是让人唏嘘。
一位欧洲的非洲问题专家读了莱丝的小说后曾说:这本小说是研究非洲现代史的必读著作,它深刻的揭示了上个世纪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以来,对非洲国家影响至深的民族主义与殖民主义思想的深层次矛盾冲突……
自从小说在欧洲出版,并且被《费加罗报》独家连载后,莱丝已经成了欧洲驻外记者中炙手可热的人物。传奇而独特的经历,让她吸引了众多国外媒体的注意。她现在已经是《费加罗报》及若干外国媒体的特聘记者,她所撰写的新闻稿件都是直接送给总编审阅,而不需要再经过什么杂七杂八的主编过稿。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蒙塔亚政府这才对莱丝委以重任。毕竟一个能与世界多个实力媒体有关系,还能够说得上话的人,蒙塔亚只此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