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586章 两兄弟
    从十八岁到三十五岁,只要是读书人都可以报考皇家学院和岐山学院。不过超过三十五岁就不可以了。胡亥可不想让范进中举的杯具提前千余年在大秦上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暂且不说这话说的是对还是错,至少胡亥不想让自己给大秦的读书人留下这样两句话,也不打算让这两句话出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才是应该是根植在大秦百姓心中的理念。
    石钊不幸的原因也正在此,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学完蒙学以及县学内的九章课程,只要努力自然有可能完成。重要的是,十八岁及冠之后,他就必须要离开蓝田学馆。
    府库尽皆仓满四溢,人丁不多,适龄的孩童更是只占人口很少的一部分,胡亥大胆的采用了蒙学、县学、郡学尽皆完全免费的政策,学子一应所需都由礼部和户部协调由朝廷直接供给,这包括吃、住甚至衣物。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开启大秦百姓的民智,胡亥可以说是咬着牙在用帝国府库中的钱粮反哺这天下所有的百姓。如果再加上先前胡亥大手一挥下达的种种减赋免税的诏令,帝国府库中的钱粮如流水般在飞快的消耗着。
    免赋税劳役三年,多生育有奖励,当兵有减免,孩童上学不用花钱,朝廷还管吃喝住穿,开垦荒地有奖励,牛马养的好有奖励等等等等。
    如果不是有尚坊在制钱,如果不是尚坊钱币如今已经成为帝国境内唯一的硬通货币。怕是过个三五年之后,帝国就要面临破产的边缘了。
    可以预料的是,因为种种与民生息的政策,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乃至数十年间,大秦的人口必将飞速的增长。帝国的负担也必然会越来越重,今后也许很长一段时间内帝国的支出都要远远大于收入。
    内阁五位辅政大臣在最初时候就因为胡亥提出的种种政策罕见的据理力争,最终在胡亥的强制命令下执行了胡亥的想法,但是胡亥却是深知内阁五位阁老可都等着看他的笑话呢。
    藏富于民,民富则国强,才能让帝国长盛不衰,而不是将百姓的财富都聚集到帝国的府库中,让他烂在帝国的府库中最后成为别人的战利品。
    改革吏治,放开权限,减免赋税,于民生息,这当中必然会伴随着阵痛。但是只有涅槃之后,凤凰才会新生。只要挺过这数十年,帝国的未来至少数百年内将是无虞的。
    这些胡亥自然不可能说出来给内阁五大臣听,而且他也知道,就算自己说了,怕是他们此刻也根本不会信自己这些经过后世无数王朝兴衰才得出来的血的教训。
    民富则国强,民穷则国衰。国家的兴衰荣辱不仅是和百姓息息相关,更是由百姓是否安康所决定的。回顾历史,国家强盛之际,无不是家家“稻米流脂粟米白”之时,几千年来从未见有百姓贫乏而国家兴旺的道理。
    华夏大地数千年的王朝更替,多少帝国是因为“不怜百姓而惜仓库”而亡?
    ……
    十八岁一过,石钊就没有可能再继续呆在在蓝田学馆中,同样也不能进入郡学了。他只能回家等待皇家学院亦或是岐山学院招生考试,再或则就是等待五年,参加那个时候举行的大秦第一次科举。
    石钊家中境况并不好。当然,这两年因为朝廷一直没有收取任何的赋税,相对于两年前如今家中境况又要好上太多。可是即便如此,以石钊如今的年纪已经算是家中主要的劳力了。
    好在石钊父母皆在,对儿子的想要进入学馆的要求虽然有过犹豫却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于是,石钊就同自己年仅八岁的幼弟成了同班同学,从蒙学开始。贫寒人家的子弟在两年前一家人也仅仅是只能勉强裹腹而已,怎么可能会有功夫读书习字?
    在一群最大不过十二岁,最小不过六岁的孩童中一起听教习授课,十六岁的石钊显得格外的突出。因为他是蒙学班唯一的十六岁。
    当然这个唯一,也仅仅是指蓝田学馆,偌大的帝国境内,想必因为年龄问题直到十六岁才刚刚赶上各郡县学馆开门教学的自然不再少数。
    明天是学馆休息日。大秦各大学馆学生都是吃住在学校,授课六日,放假一日。有点类似后世的周末制度了。这当然也是胡亥提出来的。
    这个年代的孩童自然不如后世那般精贵。六七岁很多孩童就已经下地在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了。所以,这些六七岁的孩童,在学馆中住宿自然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从皇家学院出来的教习们却是依然要多费点心思就是了。半夜盖盖被子什么倒是常有的事情。茅厕么,自然不能说出自皇帝之手。不过这新茅厕至少不会让孩子们起夜失足掉到粪坑。
    午时一过,学馆就放学了。吃过中饭,石钊牵着身为同班同学的八岁弟弟就离开了学馆准备回家。
    石钊的家并不在蓝田县城内,而在离蓝田县城足足有五十余里的一个乡中。他必须带着弟弟步行五十余里在天黑前赶回家中。
    他跟弟弟石鑫从正月十八入馆到现在,还是第一次回家。这也是明日才放假而今天他就离开学馆的原因。当然,同石钊石鑫兄弟这般的贫寒子弟蓝天学馆中还有不少。整个大秦就更多了。
    牵着弟弟,穿着一身粗麻布袍的石钊手中拿着九章中的“启蒙篇”边走边看。石钊知道自己的缺陷,所以每一分每一秒都恨不得掰成两半来用,在学馆的时候上即便是上厕所、吃饭也能看到一个抱着九章教案不放的少年。
    他跟弟弟两人商量好了,出城前他读石鑫引路,出城后弟弟石鑫读,他引路。
    作为进入武关之后的第一座城池,蓝田县城人流攘攘,络绎不绝。一大一小两兄弟格外的与众不同。
    猛然间,正在埋头前行的石钊感觉弟弟紧紧拉住了自己。抬头间,耳中传来一个温润的男音:“这位小兄弟好生用功,应该是书馆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