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多事的夏天,为了人类的安全,安理会终于通过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最高级别的瘟疫预警,大部分国家都在开始战略储备防生化设备。
苏联位于叶卡捷琳堡附近的一个保密行政区赫然被谷歌地图标注了“高危区”。情报来源还不错的各国都知道,这是苏联一个专门用于研发生化武器的秘密实验室。
北约的记者猜测是苏联人自己乌龙了,一些大胆的记者甚至弄到了绿色瘟疫的图片,吓死不少胆小鬼。
各国海关基本都暂停了所有来自苏联的航班、火车、货船,比经济制裁还有效。
本来就缺少防护装备的苏联人这个时候更是雪上加霜,让他们尤其感到愤怒的是美国人似乎跟他们的盟友们故意在这个时候兴风作浪,不允许自己国家的企业往疫情爆发的苏联运送防护装备。
日本记者在东京街头采访:“你好!请问您觉着这一次神秘病毒疫情大爆发会不会导致世界末日、丧尸围城?”
市民:“真的很可能啊,据说死人的绿色疱疹会像花粉一样飘荡在空气中,太可怕了了,简直比《生化危机》里保护伞公司的t病毒还恐怖。喂,花粉馁!有花粉过敏的人一到花季就痛苦得要死,出门必须戴口罩。”
市民二:“可能!强度的感染会让人沉默,一部分病人会产生强烈的暴力倾向,真是太可怕了,千万不要让苏联人入境啊!”
忽然间,海底城市的地产大热,因为人类隐隐感觉到世界末日真的是可能的。
苏联人感到特别的冤枉,本来就不是我们带到西伯利亚的,可恶!有一个家伙给克格勃老大出了一个馊主意,让美国的阿拉斯加也感染一下,别让我们一个国家背黑锅。
苏联人还真做得出,派运输机将一具感染的尸体丢到了阿拉斯加。不过多久,阿拉斯加疫情爆发。
全世界立即停飞所有的阿拉斯加航班,惶恐开始进一步蔓延。
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说:“请各国民众不要惊慌,我们已经有初步的发现,病毒在海洋、河流等大型水体面前显得比较脆弱,不可能越过太多的障碍,破坏力是有限的。”
为了阻止疫情的蔓延,李弦太以魔龙公司的名义制造疫区执勤机器人,将无垢者战士的“立方体型大脑”经过防护设计之后植入机器人的头颅,以不锈钢为骨骼,近似碳纤维为蒙皮,可用非致命的高压电制服“丧尸”。
魔龙公司以10万美元一台的价格向各国的卫生部门兜售这样的机器人。日本的厚生省经过测试之后,率先向自己国家的城市推广使用,一次性采购100套作为预防措施。
夕凪咲雪这个时候很是震惊啊,魔龙科技居然有如此惊天科技,在“末日来临”时成了香饽饽。
名津流酱难道不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吗?
他只好以“我只是挂名老板,什么都不知道”来推搪。
人类对机器人的使用相当谨慎,可是病毒肆虐当下,谁也不顾上这档子破事儿了。连最反对机器人的美国佬都一口气订购了1000台疫区执勤机器人。
“日本人”在机器人方面的造诣是有目共睹的。这些电击机器人居然可以像人类警察一样智能,美国警方在测试中假扮的冲击群众无一例外被拦截,少数闯关成功的机器人会立即通知指挥部,然后会被演习的直升机警察用机枪“击毙”。
它们还会模拟人类的呼吸,将吸入的气体成分进行分析,在一分钟之内判断空气是否已经被病毒污染。
连美国疾控中心都没有发明这样的神器,他们急需一款可以检测的设备以确定阿拉斯加被感染的边界。
疾控中心涂装的直升机把这些无谓的勇士一个一个地放到高危区,然后赶紧拉升。
“clear!下一检测地点,前方一公里。”在被放下之后的一分钟,疾控机器人很人性化地用英语向指挥直升机汇报。
用于检测的化学药剂是有限的,所以只能每隔一段路程检测一次。
直升机上面的工作人员暗自庆幸自己竟然拥有这么先进的机器,否则下去执行任务还真是蛮恐怖的呢。
cdc还大胆地指挥机器人收集用于研究的病毒样本,他们已经发现机器人竟然机智到可以完全听懂他们的指令。其实,美国人很怀疑这些机器人的智能模块是电子人,不过这个时候他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个时候,人类的海底城市计划算是彻底的输了,因为电子人的海底城市已经有上万人入住,还是已经被炒得很高的房价,如同一个繁荣的小镇,人类的海底城市却还在苦苦地建造。
海底城的海面上有100个一万平方米的小岛组成,大部分的城市居民必须通过所罗门群岛的霍尼亚拉转机才可以来到这里。
已经有细心的空中乘客发现了在霍尼亚拉这个原本落后的绝对第三世界城市,居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太阳能热能发电矩阵。更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矩阵居然与众不同,中心部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集热塔,而是一个硕大的平台,像是停飞机的地方。
喂,难道你们要在发电中心那个热火朝天的地方再建一个直升机坪?这也太缺心眼儿了吧?
有一个太阳能发电专家考察了这个鸟不生蛋的国家的神奇基础设施,声称这个发电站使用了近20万块的反射镜,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太阳能集热式发电站之一,装机容量在400mw以上,足够80万人用电,然而,所罗门群岛整个国家的人口还不到60万。
当然了,又不是只有民用市场,如今,所罗门群岛已经变成了电子人的大本营,还有大量的华人来到这里工作和生活,估计很快就会用得上这些富余的电量。
林茂给这个基于太阳能热的火箭引擎起了一个牛逼的名字:所罗门国家点火装置。
这天,第一次点火试验开始了。
一座高大100米的试验塔被绑缚上试验热力引擎,圆锥形的底部被透明的玻璃封堵住,里面的空气会被瞬间抵达的大量太阳能热加热膨胀,膨胀的密闭空气会推动另一头的活塞在气缸里运动。
活塞带动飞轮做往复运动,每一次气缸膨胀时会被冷却,然后缩回去,再被加热,长此以往,可以用传动装置把活塞运动转换成圆周运动,由此产生无与伦比的强大涡轮风扇。
原来的概念是直接燃爆空气,可是saberii老半天没有发明可行的方案,所以林茂这个业余的工程师提出了这个,原来这个东西并不是新鲜东西,它有一个专有名词:斯特林发动机。
因为使用体量巨大的涡轮,它还极大地提高了引擎的可用高度。为了提高推力的可控性,涡扇被分成四个,像一个最简单的四轴无人机。
只不过它的尺寸大得惊人,能够举起几百吨的火箭,送到30公里以上的高空,从30公里的稀薄空气中再点燃液态氢火箭,则需要突破的空气阻力已经相当地小。
万一四轴涡扇在高空中失控,林茂为它准备了巨大的zero材料制造的滑翔伞,关键时刻会弹出,使其能够从容不迫地返回发射基地。
人类的大脑拥有无尽的想象力,幸福的业余工程师需要的只不过是想象,一切的技术细节都有saberii来完成,这份工作真是太幸福了。
四个涡扇产生的巨大推力是完全一样的,为了防止大风、引力、离心力、湍流等不利因素让机体灾难性侧倾,进风口的大小是可以调节的,以此间接地调节四个涡扇的推力大小。
从小模型到一顿,再到10吨,100吨,从100米低空到脱离保护塔,1000米,一万米。
摔了十几个原型机(进入zero滑翔伞弹射程序返回发射台)之后,强大的发射平台已经日益成熟,他们已经到了平流层,对飞行器的把控更有信心了。
开始安装模拟火箭!
当然不能就那么树立在平台上,因为这会上四轴涡扇的重心偏高,容易被大风刮倒,所以呢,火箭的重心必须位于整个平台的中心,如此才可以造就平稳的提升到大气层的中段。
地球是椭圆形,赤道是一个鼓包,这里的大气层只有7公里,而极地的大气层厚度可达17公里。
把火箭直接低成本地放置到大气层的一半,那对宇航是多么的有吸引力。
如今,spacex是世界上发射价格最便宜的火箭,每一公斤的货物只需要2000美元,为了更快地获得发射能力,林茂决定跟spacex合作,宣称可以让spacex的发射成本跌破1000美元公斤。
只要“所罗门国家点火装置”收取500美元公斤的服务费,这个项目将算是开始赚钱了,皆大欢喜。
spacex计划发射4000颗100公斤的低轨道小卫星,作为全球无线互联网,现在,他们的发射成本可以让这个原本天文数字的发射费用减低到了4亿美元,真是太有可行性了。
注释:他们规划的时候成本还是发生成本百亿美元级别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