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足足过去了两个时辰,而御书房内的三人,依旧在谈着事情。
到最后,帝君寻了个借口,将谷祺瑞遣退了。
心知帝君是有不能让自己知道的话,要同殿下说。因此谷祺瑞倒是非常配合,在一名内侍公公的带领下,前往帝君为他安排的寝殿。
等到谷祺瑞离开了,帝君的视线便停留在敖千身上,仔细逡巡着。
“父皇,儿臣在古国,曾听容清族长提起曾祖父的事情。”
敖千先发制人,忽然出声。
刚才由于谷祺瑞在,所以敖千和帝君都刻意避过了一些敏感话题。这导致了谷祺瑞还是跟以前一样,只知道容族是皇族的“看守者”,却不知道容族给皇族看守的是什么。
而帝君现在听到敖千的话,竟也没有一丝意外的神色,只是反问道:“那容族的族长,都与千儿说了什么?”
“容清族长告诉儿臣,五十年前,曾祖父曾经‘回来’过。”敖千声音低沉,神情冷静。
他抬头直视着帝君的双眼,直言不讳地问:“父皇,儿臣想知道,当年曾祖父去了何处?为何在五十年前,他会特地跑到容族的隐居之地,将容族的最后一名上古遗族后裔,带离了容族?”
看帝君的表情,敖千就知道,自己的父皇肯定是知道这些内幕的。
既然如此,为何帝君以前不将这些事情,告诉他们呢?
依据敖千的猜测,这里面应该有多层原因。首先,是他们的实力太弱,即便知道了也无济于事;其次,是曾祖父留下了命令,不让父皇过早地将这些事,告知给他的后代。
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敖千猜想应该是与皇族的由来历史有关。
“千儿先告诉父皇,你可是已经去了真龙殿、进了血龙池?”帝君定定地望着他,眸色幽深。
敖千这时才目露诧异:“虽说父皇让儿臣去古国找上古遗族,目的便是让儿臣了解到真龙殿的存在。可是父皇,你又是如何猜到儿臣能够开启青龙门,从而进入血龙池?”
“皇族圣地真龙殿,只有接受过血脉洗礼的皇族之人,以及容族的上古血脉,方能够令其开启。”
帝君低沉的声音,在整个御书房的殿内,悠悠响起。
“之前听千儿提及在燕国,是被上古遗族后裔之血相救。从那个时候起,吾便在暗中调查了此女的来历,自然便知道了其母出身不祥,但身上有着秘密。”
帝君神情淡然地说出这些内情,敖千心中不由得惊异:父皇果然是心思缜密。
别以为帝君的精明都是装的,虽说大部分时间,帝君在私底下都显得很不“靠谱”。可实际上,帝君的智商跟敖千比也是不会输的,毕竟姜还是老的辣。
往往在别人还没有回过神的时候,帝君就已经在暗中,把所有事情都给寻摸清楚了。
若是与人对战,帝君最喜欢的,也是“出黑手”,于无声无息中消灭对方。
这一点,就是敖墨跟帝君最像的了。父子二人,都是腹黑的性子,并且看样子是会一路黑到底。
“不过,只是如此,尚且不能确定那名上古遗族后裔,便是容族之人。至少当时出于谨慎起见,吾并未妄下断论,也因此觉得事情有些棘手。
“正当吾思忖着,要如何将人带到古国去求证一番时,又恰逢千儿要去海边。于是,吾索性让你去找上古遗族。待千儿知晓真龙殿的存在后,想必亦能够联想到燕国那名上古遗族后裔,届时一切问题不就水落石出?”
原来如此!
敖千心中无言,没想到自己要去古国,却正中了父皇的下怀。当时,他还以为父皇会不同意此事,哪知道父皇心里巴不得他如此呢。
这么一想,自己确实还不是父皇对手?
“千儿也别觉得沮丧,你如今已经做得很好了。”或许是从敖千的面无表情中,看出了他心里的不爽,帝君立即好言安慰道。
敖千没什么反应。
帝君轻咳一声,“吾儿,身为太子,须得多多经历一些波折,方能够成长为足以替帝国顶天立地的君主。”
“可惜这一次,恐怕是父皇失算了。”敖千忽尔勾起了一抹淡笑,慢悠悠地告诉帝君:“在知道真龙殿的事情后,儿臣并未想到燕国的上古遗族后裔。那人之所以会去古国,完全是因为……宛儿悄悄派人去将她接来的。”
不好意思,对于蓉儿,太子爷真心不怎么在意。这也算是他“百密一疏”吧,就因为对曾经试图勾引自己的女子好感度不高,所以他很爽快地把人给忘到脑后了。
若不是有什么明确的提示,敖千是不可能立刻就联想到此人的。
帝君哪里知道蓉儿与太子之间,还有这些弯弯绕绕。
而且重点也不在那里。
听到太子毫不避讳地唤靖凰郡主为“宛儿”,帝君竭力忍住自身的冲动,没有做出破坏形象的动作——比如抽嘴角,再比如翻白眼。
旋即他避重就轻地赞叹道:“靖凰郡主果真是心思聪慧,看来吾没有错看她。”
“宛儿是这世上最聪明的女子。”说起心上人,敖千的眼神立时温柔了。
帝君却是扬起眉毛,露出不满的神情,显然是对敖千的这个说法很不赞同。
然后帝君认真地对敖千说:“吾儿,你母后才是这世上最聪明的女子,任何人都不能与她相提并论。”
此话一出,敖千就懒得与自己父皇争辩了,只是敷衍地道:“父皇对母后一往情深,儿臣早已知晓,父皇不必时时刻刻提醒儿臣了。”
“那怎么行?”帝君一脸威严,“吾若不常常提起,吾儿又如何能够意识到,你乃吾与语烟的爱之结晶。无论是你,还是另外几位皇儿,都是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降世,然后又在吾爱的养育中成长……”
“父皇,你又偏题了。”敖千皱起眉头,“而且,同样的话,这二十六年来,你已经说了不下千遍,儿臣早就能够倒背如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