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三思看了看座次,这才发现第一排是高管;第二排是僧道;第四、五排是文人、最后一排算是闲人,看看自己和马秦客,可不就是两个面首嘛。
“谁让你坐我对面的?”武三思不假思索就向马秦客开喷。
“你有委屈也别冲我啊,咱们也算是亲戚。”马秦客的脑力是硬伤,所谓的亲戚是从韦后和安乐公主那论的。
其他人忍不住都乐了,这二位想借助修文会扬名的小白脸是被李白收拾惨了。
“大家对刚才对武尚书的政论有什么看法?”上官婉儿在帮武三思缓解尴尬,不冲他也得看韦后的面子。
“改易制度,哗众取宠,收取人心民望而已。”岑勋拨弄着酒杯说道,丝毫没有理会李白让他少言的暗示。
“就是佛道两家收徒也比这个年龄要小吧。二十三岁身心都已定型,想要改变就很难了。”元丹丘的观点得到了普润的赞同。
“圣人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十五岁便要有所担当。”杨炯坦言。
“孔圣人所处春秋时期,民众寿命普遍偏低。而到我大唐,四海升平,子民长寿,还是通行的二十弱冠即成年较为合理。二十三岁确实有些晚了。会给国家增添很多负担。”刘幽求说道。
刘幽求虽为一介布衣,但其后临淄王的势力让人无法小觑,加之他本身又具胆识,参加修文会没有问题,李白跟他聊得就很投缘。
“我常期在塞北漂泊,胡人很小就骑马弯弓,二十三岁成年才可入伍的大唐军队碰到他们很难抵抗。”王昌龄则从另外一个角度批判这项政策。
“'七绝圣手'看来不只会作诗,军事上也颇有建树。”明摆着的道理却没人敢表态,唯有岑勋举起酒杯称赞,也不等王昌龄回敬,自己一饮而尽。
“导致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天时、地利、人和。最关键的就是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当然这里面也包含军人战斗素质的问题,其中年龄也很重要,我认为十八岁参军入伍就非常合适。”李白站起身慷慨陈词,他要力挺一下孤独的岑勋。
关于参军的年龄在现代是很普遍的常识,但给了参见修文会的人员很大的思想冲击。
李白十八岁的提法在十五志学之后,二十弱冠之前,让在场几位有政治眼光的人越探讨越觉得有道理。
“居士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以为你只会舞刀弄剑呢。”上官婉儿深深望着李白。
武三思原本追捧韦后的话,却经众人探讨出一条适合修改的国策,让上官婉儿很高兴,这也算她的政绩。
“四海生平,子民长寿,都是本尚书与韦后辅佐圣上的功劳。这就叫得道多助。”武三思又断章取义,见缝插针。
“你还要脸不?”李白气得坐下,与岑勋隔空对饮起来。
场面僵持,脸红脖子粗的武三思恨不得拿起餐盘中的切肉刀捅李白。
“《周易》说:‘妇女没有什么错失,在家中主持家务,就是吉利。’贫道认为所言有理。”元丹丘打破尴尬,对于易经他最有发言权。
“《尚书》说:‘如果母鸡司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败落了’。国家也是家,国家亦如此。”刘幽求的话就有很强的政治批判意味,毕竟他比元丹丘的身份要敏感的多。
“则天皇帝英才远略,鸿业大勋,承贞观之大业,开万代之盛世,这难道就不吉利?国家就要败落?”说起自己的姑母,武三思又滔滔不绝起来。关键是武则天也的确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
“阴凌驾于阳之上,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妇人欺凌丈夫,是违背人伦之道的。武周最后不还是并入大唐了。”也许是元丹丘先发言时原因,本应保持中立的普润也表达了反对韦后做武则天第二的观点。
“如果有利于江山社稷,扬我大唐国威,是男皇还是女帝又有什么关系呢?”宗楚客见武三思被打击的哑口无言,就跳出来,他是韦后一党的核心。
“从目前圣上身体来看,韦后与之同坐庙堂,共处朝政,的确能起到稳定局势的作用,公文批复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多边疆危机消除于无形。”宰相都说话了,兵部侍郎崔日用得赶紧跟进,说的都是军事话题。
“确实是这样,我从梓州参军卸任时就经历过。”杨炯不知,他的这句话让自己避免了如王昌龄、岑勋那样终其一生都怀才不遇的悲哀境地,几经起伏后,晚年出任盈川县令,造福一方,卒于任上,因此也获了个杨盈川的别号。
几个颇具份量人物的相继表态,让韦后临朝摄政这个热门话题变成了肯定与赞同,毕竟在座不是干谒求官,就是不相干的宗教人士,再有就是韦后同党包括主持修文会的上官婉儿,大家都不愿意或是没必要惹祸上身。
“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也有例外的,就是岑勋,借酒咏怀,表达不满。
“好诗!有屈原大夫:‘众人皆醉我独醒,众人皆浊我独清’的韵味。不愧斗酒学士之称,对得起你身前空着的酒坛。敬你一杯。”王昌龄举起酒杯,他在塞北没有见到杨炯在西南见到的事情,足以证明所谓的仁政没有广泛性,只不过是韦后博取政治资源的手段,也就与了岑勋有共同语言。
“举杯浇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夫子和少伯应该看开一些。”朋友的郁闷李白感同身受,抓起一坛酒,痛饮起来。
封建制下,想要政治清明,施展抱负,要完全寄托在当权者是否英明上。而纵观华夏历史,大多数是昏帝庸君,这才有了那么多忧国忧民、才干出众又报国无门、悲愤不已的文人,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创作出众多千古绝唱。
“呀!好有情,好忧愁的诗句。”上官蝶儿忍不住称赞起来,看李白的眼神就是歌迷看到歌星。
上官婉儿也被深深打动,她在想李白脑海中还有多少动人辞藻,身体里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除武三思和马秦客这两个胸无点墨,靠脸吃饭的家伙外;即便是观点完全对立的双方都折服于李白的诗句之下,皆开怀畅饮,修文会的气氛热烈起来,大家内心那份文艺情调被充分调动。
“别称什么青莲居士了,干脆叫酒仙人吧。”岑勋跟打了鸡血一样亢奋,上官婉儿准备的自然是好酒,度数也高,这位号称日饮五斗的斗酒学士也有些微醺了。
“不对,应该叫诗仙。”王昌龄亦站起劝酒。
“李白,再给大家来一首!”杨炯直接把酒碗都扔在地上。
“将、进、酒!”李白一字一句吐出,他并没有醉而深受感染觉得有责任多给诗仙李太白留下些传世大作。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随着李白有节奏的击掌和脚跺地面,整个屋子安静下来,有的人甚至眼里现了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