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历史同人)我把自己上交秦始皇 第142节
    不是,他的‘米’字呢?
    地上只剩高粱了!
    带壳的高粱!
    倒不是没意识到高粱可以做种子了。
    而是,谁家吃高粱带壳啊!
    按照以前的逻辑,稻谷去壳成糙米,粟和黍都去壳成粟米和黍米,那高粱不该去壳成高粱米吗?
    你们大秦人吃高粱是带壳的吗?
    “是的啊,高粱…秫带壳就是秫饭了。若要好吃些,浸泡一个时辰后大火猛煮,煮开花后口感就稍佳。
    用秫酿酒时,照样煮开花,也不去壳的。”王绾回答道。
    周邈这才发现他把话问了出来。
    “你们……”不剌嗓子吗?
    但想想,这话何不食肉糜的味儿太冲了!
    他也想起,前世爷爷在说起困难年代时,有提过吃高粱壳。
    高粱壳都能吃了,高粱带壳吃不是很正常?
    而且这个先秦汉时候,秫带壳吃也正常。
    “是我经验主义了。”周邈望着一地秫,问:
    “现在怎么办?之前只以为是秫米,没想到还能当种子。”
    “要不赶紧叫人,转身去章台宫问一问陛下?”
    第78章 能跟始皇陛下一起出巡,那谁不想呢!
    [关中役夫三千,首月工餐秫,以一换二,全数易换,以播籍田。
    次月之秫,尽归己用,留种、市易、煮食,全凭支配。]
    去禀报请示的人很快回来,带回始皇陛下的决断。
    “此次征召役夫三万,驰道东出所经十六郡及邻郡,每郡约征一千名役夫。而关中六郡共征三千,均分后看似仅为关东半数。”
    “然除咸阳外,关中皆未有驰道经过,却也有份应役,已是关照有加。”
    “关中皆是自家老秦人,能领陛下恩情,会愿意换的。况且第二月两石半的工餐秫,不还是尽归己用的吗?”
    在周邈沉思时,王绾解释道。
    周邈摇头:“并非担心关中役夫不满,而是始皇陛下没给指示啊,后面五场大典的秫要如何处置。都给当粮食吃进肚子里了,岂不浪费?”
    前籍田令,现治粟内史左丞萧何,出列协助登记——因循旧例,登记名字后,将仙秫统一运往粮仓作秫种储藏,再多次陆续从别的粮仓支取总数是仙秫两倍的粮食给关中役夫。
    闻言,道:“有仙稻前例在先,总有一些役夫会想到将仙秫留作种子。役夫聚集,口口相传,理应无需操心安排。”
    “也是。陛下没指示,就是不必我操心!”
    一年多相处下来,周邈对始皇陛下的信任,是有增无减!
    因为论政务技能、人心把控,在始皇陛下和大秦上卿们面前,他只是班门弄斧而已。
    第一轮赐福大典起始站——咸阳大典已经结束,周邈就要赶赴下一场了。
    这一次,周邈没带上兵仙崽和项小籍。
    于是临走前,就像不放心家里崽子的老父亲,殷殷叮嘱——
    “信崽,你看兵书别太沉迷,莫起早摸黑地看,费眼睛。遇见困惑去向王大将军请教时,别忘带些六英宫的特色糕点,嘴甜一些,知道吗?”
    兵仙崽天生一副高傲面相,在人际交往中真的很不占便宜。
    “……知道。”韩信无语但应承道。
    随着与仙使相处日久,真的难以保持对仙使如对神灵般的敬畏和恭谨。
    毕竟谁家仙神,如此絮叨话多?
    周邈:兵仙崽也进入叛逆期了吗?
    所幸周邈不知韩信腹诽,又转个方向:“项小籍……算了,你只要记住,千万别在殿中室内舞弄兵械,也就行了。”
    项籍当即炸毛:“欲言又止算什么?什么叫‘算了’、‘也就行了’?仙使你是不是看不起我!”
    “我不但不会在室内耍弄兵械,也不会偷懒,我必定白日勤学、早晚苦练!”
    韩信:“……”
    项小籍个莽夫,就连仙使都能轻易拿捏。
    “那你可要言出必行。”周邈表情不信的样子。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项籍梗脖保证!
    激将法对项小籍真管用。
    周邈放心了,临行前,到底明示一句:
    “兵仙崽出宫时,别忘了顺道回家去看看你阿母。项小籍你也一样。”
    眼下项氏正忙于搬到骊山陵以北的丽邑去,项小籍趁机回去看看,等搬走隔得远了,就不方便勤快回家了——每月一次都难,三五月、半年一年的都有可能。
    至于项梁会趁机给项小籍洗脑,周邈是不担心的。
    正如之前李斯所说:‘项家如今就指望着项籍,又深知他侄子性情直率鲁莽,藏不住心事。
    项梁并非蠢人,只会在项籍面前夸赞陛下、仙使,如此才能让项籍长久地留在仙使身边,直至闯出一番功绩。’
    周邈看着斗志满满的项小籍,竟然领悟到几分始皇陛下他们看他的心境。
    直肠子的傻小子诶,不自禁地就会替他操一份心。
    “我不过三四日就回咸阳了,你们在家听话,好好相处。”
    韩信:“好,仙使慢行。”
    项籍:“仙使不在,我理都懒得理信崽的!”
    韩信:信崽是给你项小籍叫的?
    吃了小一岁的亏。
    周邈见此,放心了。
    又去与王绾、李斯一干人等告别过,周邈带上随行人员,及五班‘总工头’及其助手们,登上钢铁神兽。
    留下四尊,率领其余二十尊,在咸阳黔首的欢送下,离开咸阳,赶赴剩下五场赐福大典。
    就跟巡回演唱会似的,巡回赐福大典,周邈
    已经跑过五六轮,熟门熟路地的。
    出了咸阳之后,仙使周邈在沿途黔首的夹道欢迎,又追随欢送中。
    一路举行大典,一路放下各班‘总工头’,也一路带去‘仙秫’种子。
    等到最后一名驰道‘总工头’冯去疾,被放在长沙郡临湘,也就意味着本轮巡回大典圆满结束。
    周邈当即打道回咸阳!
    ……
    周邈前脚回到咸阳,后脚就有萧何前来六英宫,与他分享丰收喜讯。
    “臣方才在章台宫向陛下禀报高产喜讯,禀罢告退时,陛下又令臣再往仙使这儿来一趟,一道分享喜讯!”
    “……豆菽平均每亩丰收五石!仙使且看,粒圆饱满,色纯无杂,豆香四溢,更是上好的豆子!”
    萧何就像一个庄稼丰收的淳朴农人,向仙使周邈展示着斗中的大豆。
    亩产四石,换算一下,约为后世的亩产三百斤,与后世普遍的亩产四百到五百斤往上,小有差距。
    但放眼时下大秦,已经算是高产。
    周邈高兴赞道:“这可真是个喜讯!”
    萧何不只带来仙豆高产丰收的喜讯,还有仙稻的:
    “仙稻亦收割了,仙使请看这稻谷,粒长饱满!舂的稻米也是色泽润白,米香浓郁。”
    “且亩产有十石,足足十石!”
    十石,是秦时最高亩产粟五石的两倍,可说仙稻已成为大秦目前最高产的五谷主粮!
    十石,也才约后世六百斤而已。
    与后世杂交水稻最高产三千斤相比,这十石简直不值一提。
    但这水稻是种性稳定的普通稻,而非杂交高产稻。而后世的普通稻,亩产也就在六百至一千二百斤之间。
    “能有亩产十石,着实不错了!”周邈也高兴。
    “不过,我已经见过水稻高产丰收之景了。”
    “南方天暖,此轮巡回大典经过楚越之地时,水稻已经收割。亩产没有萧左丞精耕细作来得高,但也有六七石,也算是丰收了。”
    因为这个原因,举行赐福大典时,淮汉以南又是场场人满为患!
    差点让他以为又出了什么‘粉头’暗中策划。
    最终
    查实,只是黔首为感谢仙使带来高产仙稻,全家老少都自县中各地赶来拜谢。
    萧何作为治粟内史左丞,年尾岁首时就会收到各地郡县的粮产情况汇总。
    但现在能提前从仙使处得知南方楚越仙稻丰收,也是一桩乐事。
    “如此一来,今明两岁,黔首不惧饥饿了。”
    周邈又想起一事,“我沿途还传了点小道消息:南地水热优渥,水稻或可两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