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佛药与照源的情形,前面已经详细讲过了。
现在要讲的是沟路与辣藤的情形。
照源被带进山洞后,小膏药:“大当家,照源还有两个同伙,要不,一起处死算球。”
佛药:“这个,我得和管家商议商议。”
刺老包的意思,冤有头,债有主。
照源是债主,这笔账由照源还清就得了,不必连累旁人。
佛药:“说得也是,佛说,得饶人处且饶人。
我就饶了那两小子吧。不过,不能放了,也不能关押在此地。”
刺老包:“大当家英明。放了,就会去通风报信。
关押此地,迟早是个祸害,不能让他三人有见面的机会。这一着高,实在是高。”
佛药:“那就把他二人送到箐底关押吧。”
箐底是佛药姘头的老家,离豹子箐有一天的路程。
佛药的初衷是慢慢把照源折磨至死,至于照源什么时候才会死,佛药不知道。
在照源未死之前,绝对不能让沟路和辣藤逃脱。
而箐底,就是长期关押沟路和辣藤最好的地方。
因为,这里只有三户人家,全是佛药姘头的亲戚。
平时,佛药没少让姘头带钱粮回去周济。
故此,这三户人家对佛药感恩戴德,只少了烧香磕头了。
把照源的同伙沟路和辣藤关押在此,佛药放心。
箐底,真的在深箐沟的底部,四周树林茂密,只有走到跟前,才能看到这三户人家。
关押这二人的重要性,三户人家都知道了,并保证,不会出任何差错。
他们把沟路和辣藤分别关在山洞里。
这山洞与众不同。
这山洞是直洞。
洞口在上面,有十多丈深,四壁垂直湿滑,没有人从上面洞口拉拽,根本无法爬上来。
他们把二人灌了迷药,这才抬到洞口,解去身上的绳索,连同被褥一起,往下吊。
同时下去一个人,把吊索解开后,再把那人拽上来。
虽说是直洞,下面也有弯曲处,可挡雨。还有积水,可以饮用。
这样,他们给二人的食物,都是粑粑之类的干品,往下一丢了事。
沟路和辣藤的山洞,相距一道岭。
因为,只有这两个直洞。
与照源相比之下,他二人算是享福了。
这里也地震了。
佛药虽然承受了掉下来的木头的全部重量,用脑浆四溅的代价,保住了姘头.
可是,佛药的惨状,把姘头吓得昏迷了三天。
佛药的姘头,本是个极风骚的女子。
在佛药被那倒霉蛋惊吓成无用的那些天,这位姘头,也没有闲着,只是背了佛药而已。
刺老包也和那姘头有一腿。
刺老包本想带走姘头,怎奈,亡命之人,也顾不上采摘野花了。
等佛药的姘头清醒过来,服侍她的女佣,还守在她的身边。
佛药虽然头顶生疮,脚底板流脓,坏透心了,可是,这位姘头,却极善良。
这位姘头,名叫巴箐。
自从姘上佛药后,箐底的亲戚们就不愁吃穿。
也就是为了保住这点温饱,巴箐才死心踏地做佛药的姘妇。
服侍巴箐的女佣,名叫阿杂,是一位体格粗实的中年妇女。家境十分贫困。
巴箐十分同情阿杂,不时给阿杂一些周济。
佛药被砸死的三天里,阿杂一直守候着巴箐,到底山贼们在干些什么,阿杂不看也不问。
阿杂只想着巴箐快点醒过来,阿杂相信,巴箐不会不管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