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江铺竟有此等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真是做梦都想不到。”
“诏主好险啊,往后不能这样冒险了。”
“开设武馆好,不妨在全诏推广。”
“对,武馆可以起到长期开展会民习武的纽带作用。”
“壮大武馆,让武馆成为输送兵士的基地。”
“要给武馆拨银子,打造兵器,把弟子们武装起来。”
“对,这样才能上阵杀敌。”
这时,门官来报:“禀报诏主,摸平诏诏主平遥到了。”
照源:“刚才各位说的都十分在理,由内算官沟路整理成文本,再作斟酌。
现在,各位随我去会摸平诏诏主平遥。”
前面说过,在样备川,除了样备诏,还有一些部落。
为了便于讲述,大一点的部落姑且称为诏,其次称大鬼主,再其次就是小鬼主了。
在样备川,有摸平诏,瓦迷诏,瞧龙诏,彩凤诏,还有大小鬼主若干。
当然,这些诏,都无法与样备诏相提并论。
现在造访的摸平诏诏主平遥,是诏主照源的姐夫。
照源大姨娘的女儿照溪,就是平遥的夫人。
文武两班与摸平诏诏主平遥礼节性地会见后,都退下了。
诏主照源,左相照澈,右相照澄,陪着摸平诏诏主平遥。
姐夫与小舅子在一起,无话不说。
拉了一会家常后,平遥转入了正题。
平遥:“唐九征拆毁了样备江铁链子桥后,这些年来,过江极为不便。
我这次来,就是要与各位商量重建样备江桥一事,不知你们作何打算?”
照澈:“这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我们岂能坐视不管。只是,造桥的事毕竟太大了。”
照澄:“不知姐夫有什么高招?”
平遥:“我能有什么高招。你们增加了渡口的竹筏,给过往人马方便了许多。”
照源:“这也是权宜之计,一到了涨水季节,危险就成倍地增加。”
照澈:“姐夫能与我们想到一块,我们十分的高兴。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
照澄:“对,只有联合各方力量,才有可能把桥架起来。”
平遥:“别的,我诏也帮不上忙。只是,桥上用的木料,我诏全盘包了。”
照源:“木料也是一桩大事,姐夫包了木料,那我们就想办法弄铁链子。”
照溪:“这么多的铁链子,到哪里弄呢?”
平遥:“要不然,就把那铁柱给熔了,打制铁链子。”
照源:“本来,那铁柱就是桥上的铁锅炉子做的,还原成桥,也是天经地义的。
可是,我们不能打那铁柱的主意。个中利害,我不说,你们也都知道。”
平遥:“我也只是说说而已,各位别往心里去。”
照澈:“我倒有个想法,何不往过往客商身上想想办法。”
照源:“对啊。架通了桥,直接受益的就是客商。”
平遥:“我也赞同照澈弟的想法。我认识几个大客商,我与他们谈一谈。”
照源:“姐夫能从客商那里得到支持,那更好。我们这边,也交了许多的客商朋友。
我想,更主要的,还得靠我们自身的力量,挖矿炼铁。”
平遥:“我怎么就没有往这方面去想呢?自己挖矿炼铁,那才是实实在在的事。”
照澄:“那年我随诏主云游,也曾关注过挖矿的事。我们所走过的地方,几乎都有矿。”
照源:“我也是早就注意矿山的事。由于事情太多,一直无暇顾及此事。
现在,姐夫提起架桥的事,这才勾起矿山的事来。”